第四百四十七章宗令和预言_禹道乾坤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四百四十七章宗令和预言

第(2/3)页

下来的爵位,未来动乱的苗头已经显露。

  高阳王为了后世计,下狠手提前斩断祸根,便有了大将军王的十二条宗令。

  李圣:“大将军令四,王爵只留一支,余者旁支逐代降爵,直至宗人。”

  宗人,昆吾氏普通族人,待遇和普通国民没区别,甚至家境可能更差。

  彭禹曾经就遇见过,有神脉世家瞧不上普通昆吾族人,硬生生拆散情侣的例子。

  “大将军令五,命——”

  “老大人。”

  彭禹打断他的讲课,好奇问:“当年大将军令针对限制昆吾氏,难道昆吾氏没有反对?”

  李圣无语道:“若无反对,为何昆吾氏恨颛孙氏至此?”

  昆吾氏在祖皇后,族系越发繁盛。神王们开枝散叶,迎娶各族贵女,大有种马天下之势。

  关于昆吾氏未来祸害,有识之士皆知。但谁都不愿意打这个头,断了昆吾氏宗室作威作福的苗头。

  仁皇夫妇暗搓搓下手,也要借助族人不法,惩戒处刑的由头。

  如高阳王那等直接下手,只让各神王直系保留一位宗主。当年可是彻底激怒昆吾氏。

  但昆吾氏经过接连创伤,神王都找不到几位。最有可能代他们出头的灵皇亲兄们,也都被高阳王坑死。

  因此,经过百年冲突,高璇完成自己的政令,削掉昆吾氏一大批臃肿的王爵支系。

  “神罗王祖上本也有爵位,但被大将军王强削掉,只许真王血脉保留一支祭祀。神罗王针对颛孙氏,未必没有这方面是原因。”

  说着,李圣观察彭禹神情。

  彭禹笑道:“老大人只管讲课,不要夹杂私货。”

  神罗王在乎这个?

  他一心操心昆吾族系,会不清楚大将军王宗令的好处?

  诚然,高阳王清理昆吾氏里的杂鸟蠢物,但留下的不都是真凰贵种了?

  李圣悻悻然道:“大将军王的宗令之五,新旧更替,虚王之爵不过三代,上限不过五。”

  高阳王对宗族最大,也是最狠的一道政令,是王爵的虚实之分。

  神皇之子成年后,可以封王。但这些亲王郡王都是虚名,不享有神王特权。

  昆晏、昆昱尚未获得神王封号前,权利连玄药王都不如。而这等虚爵只能传三代,最多只能传承五代。

  神罗王作为二代神皇后裔,他家继承的便是虚爵,到他时彻底没了。他是凭借实力爬起来的。

  但在外人看来,神罗王为首的一部分族人,都是高阳王迫害的可怜人。所以,他们天然对颛孙氏有敌意。

  “宗令之六,圣王永续,香火不绝。”

  圣王,昆吾神王之号,唯有第五境的王族才可享有。

  但凡圣王殿上有名之辈,昆吾氏永保香火。纵然血脉断绝,也会在某些时候挑选合适人选(本代神皇的孩子)作为宗主,继续祭祀。

  彭禹回想灵皇记忆。

  在灵皇记忆中,高阳王的宗令是循序渐进。一条条推出,甚至其中有着灵皇和高璇的角力。

  比如圣王永续是灵皇加的,而虚王三代是大将军王立的。

  可是!

  灵皇记忆中,他自己对大将军王的宗令不怎么抵触。只是顾忌昆吾氏大家长的面子,跟高阳王纠缠过几次。

  但直到宗令推行的时间点,灵皇都还没跟高阳王翻脸呢。

  宗令的目的是削弱旁系,确保神皇嫡系的生存空间。虽然嫡系过几代也成了旁系,但高阳王早就为自己的干儿子们打算好。

  那些空缺的圣王香火祭祀,能确保他们未来安稳一生了。

  这种有利灵皇和其后裔的政令,他们自然不会反对。

  就是高阳王做了恶人,落了整个昆吾氏敌视。他死后,颛孙氏立刻开始清算。

  然而就算景皇迫害颛孙氏,面对宗族提出废除宗令的要求时,依旧装聋作哑,暗暗推动宗令彻底落成。

  毕竟昆吾氏也不是铁板一块啊。

  这么一琢磨,彭禹突然对“血盟会”的成分好奇了。

  这个希望昆吾光辉永存的组织,到底是站在神皇立场上,还是普通族人的立场?

  “宗令之七,圣王真贵,不可轻授。其资格有三……”

  李圣一边说,一边直直盯着彭禹。

  昭王是例外,李圣自打他封王以来,便屡屡针对。

  第五境,功勋,品德,他有啥?

  “孤的封王,是父皇对母妃的肯定。母妃对神朝功绩几何?一个神王不过分吧?”

  李圣哑然。

  赵妃嫣当年在东海一战出力多少,他是明白的。

  要不是她千里救援,神皇危矣。至少也会兵败,不能再征龙宫。

  而龙后与龙皇伉俪情深,龙宫秘传的合击联手之法也是赵妃嫣破掉。

  虽然事后神皇各种赏赐,但都难偿其功。

  封不了父母长辈,那就给孩子们封赏,这是神朝传统。

  “另外,孤是圣体,天生的第五境。不违祖宗们的政令。”

  “但话虽如此,封一幼齿为王,大将军王英灵难安。”

  彭禹沉默了下:“老大人对高阳王的感官,似乎颇多赞誉?”

  “不敢。只是没有大将军王奠基,恐怕当今的神皇一脉,绝不如眼下这班安稳。”

  是啊,高阳王下手迫害昆吾诸王,对神皇嫡系若真没有半点好处,灵皇也不会默许高阳王的宗政,景皇也不会直接延续下来,装作看不到宗族内部呼声。

  高阳王充当了一个白脸的角色,到头来反而没落得好下场。

  这是外面许多人的看法。

  外头很多人在灵皇和大将军王的斗争中,都很微妙的站在高阳王一边。

  这涉及到大昆各方人士意识形态的斗争。高阳王也好,灵皇也罢,只是他们表达自己观点的工具。

  彭禹明白,这段日子李圣讲述景皇之治,暗搓搓洗大将军王,贬低灵皇,是相权对皇权的本能试探。

  他不禁感叹:哪个朝代的宰相丞相,都要暗搓搓试探皇帝的底线,想要把皇权关在笼子里啊。

  甚至彭禹暗暗嘀咕,这些实权官员是不是想学高阳王一样,也来试试摄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biqudu.com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